▍产品展示
▍产品展示
▍功能主治
▍功能主治
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,止咳利咽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,发热,咳嗽,咳痰,鼻塞流涕,咽喉红肿疼痛。
▍处方设计
▍处方设计
金银花: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用于痈肿疔疮,喉痹,丹毒,热毒血痢,风热感冒,温病发热。
连翘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用于痈疽,瘰疬,乳痈,丹毒,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,温热入营,高热烦渴,神昏发斑,热淋涩痛。
板蓝根: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。用于温疫时毒,发热咽痛,温毒发斑,痄腮,烂喉丹痧,大头瘟疫,丹毒,痈肿。
薄荷: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用于风热感冒,风温初起,头痛,目赤,喉痹,口疮,风疹,麻疹,胸胁胀闷。
柴胡: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。
牛蒡子:疏散风热,宣肺透疹,解毒利咽。用于风热感冒,咳嗽痰多,麻疹,风疹,咽喉肿痛,痄腮,丹毒,痈肿疮毒。
荆芥穗;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用于感冒,头痛,麻疹,风疹,疮疡初起。
石膏: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。用于外感热病,高热烦渴,肺热喘咳,胃火亢盛,头痛,牙痛。
黄芩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用于湿温、暑湿,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黄疸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。
栀子: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心烦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毒疮疡;外治扭挫伤痛。
桔梗:宣肺,利咽,祛痰,排脓。用于咳嗽痰多,胸闷不畅,咽痛音哑,肺痈吐脓。
赤芍: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目赤肿痛,肝郁胁痛,经闭痛经,癥瘕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疮疡。
芦根:热泻火,生津止渴,除烦,止呕,利尿。用于热病烦渴,肺热咳嗽,肺痈吐脓,胃热呕哕,热淋涩痛。
炒苦杏仁:降气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用于咳嗽气喘,胸满痰多,肠燥便秘。
淡竹叶: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,利尿通淋。用于热病烦渴,小便短赤涩痛,口舌生疮。
枳壳:理气宽中,行滞消胀。用于胸胁气滞,胀满疼痛,食积不化,痰饮内停,脏器下垂。
僵蚕: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用于肝风夹痰,惊痫抽搐,小儿急惊风,破伤风,中风口㖞,风热头痛,目赤咽痛,风疹瘙痒,发颐痄腮。
防风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用于感冒头痛,风湿痹痛,风疹瘙痒,破伤风。
甘草: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
注:内容来源为《国家药典》2020版
▍说明书
▍说明书
【药品名称】
通用名称:小儿风热清合剂
汉语拼音:Xiao’er Fengreqing Heji
【成 份】金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、薄荷、柴胡、牛蒡子、荆芥穗、石膏、黄芩、栀子、桔梗、赤芍、芦根、炒苦杏仁、淡竹叶、枳壳、炒六神曲、僵蚕、防风、甘草。辅料为蔗糖。
【性 状】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液体;味甜、微苦。
【功 能】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,止咳利咽。
【主 治】用于小儿风热感冒,发热,咳嗽,咳痰,鼻塞流涕,咽喉红肿疼痛。
【规 格】每瓶装60毫升(每1毫升相当于饮片2.0克)
【用法用量】儿童用法用量见下表。
用 法 | 年 龄 | 每 次 用 量 | 次 数 | 建 议 |
口 服 | 0 ~ 3岁 | 2.5 ~ 5毫升 | 一日4次 | 用时摇匀 |
3 ~ 6岁 | 5 ~ 10毫升 | |||
6 ~ 14岁 | 7.5 ~ 15毫升 |
【不良反应】尚不明确。
【禁 忌】尚不明确。
【注意事项】
1.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。
2.风寒感冒者不适用,表现为恶寒发热,无汗、咽痒咳嗽,咽不红肿。
3.脾胃虚弱,大便稀溏者慎用。
4.按照用法用量服用,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,应及时就医。
5.对本品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6.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。
7.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。
8.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。
9.本品不含防腐剂,开封后请及时服用,冰箱冷藏。
10.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,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【药物相互作用】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,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【贮 藏】密封,置阴凉处。
【包 装】口服液体药用玻璃瓶装,60毫升/瓶。
【有 效 期】24个月
【执行标准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标准YBZ05062017
【批准文号】国药准字Z19990012
【说明书修订日期】2019年12月1日
▍网上药店
▍网上药店
▍相关荣誉
▍相关荣誉